中国是一大轮胎生产国。但是,依靠投资扩产、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数量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,造成产能相对过剩、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现状。
作为中国轮胎工业第一大省,山东省橡胶协会的数据显示,当前,该省轮胎行业年产量,约占全国轮胎总产量的45%。
但早在2012年底,山东省轮胎行业的产能利用率,就仅达到55%。
低水平,低利润
今年5月中旬,第七届中国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览会举办。
当时,尽管展馆内采购商络绎不绝,但不少轮胎制造企业负责人还是高兴不起来。
“今年轮胎价格虽有所回升,订单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不少,然而,这些订单与公司的产能比起来,还是有不小的差距。”山东皓宇集团董事长朱云成表示。
他说,行业内轮胎等车的现象依然存在。库存虽有消化但仍是富余,多数企业的产能大于订单量。
山东省橡胶协会会长张洪民分析认为,国内轮胎产业规模和数量虽大,但多为技术模仿,导致产品雷同,竞争力不强。
他透露,近几年来,国内新上子午线轮胎项目,大多是低水平重复建设。
据悉,国际知名品牌的轮胎利润率可达15%,而山东省轮胎业的利润率仅为3%-5%。
同时,在山东的轮胎企业中,年产量50万条以下的小企业占近一半。这些厂靠薄利多销生存,也造成轮胎业严重的产能过剩。
品牌和话语权缺失
此外,品牌的缺失,也让山东省多数轮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站稳脚跟。
“在欧洲市场上,中国的轮胎品牌被统被称为‘廉价品牌’。”有多年外销经验的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国贸部经理林杰说。
在国际市场上,中国轮胎大多用于替换胎市场,很难进入中高端汽车配套。
中国自主品牌轮胎的市场份额,难以完全消化企业产能。于是,贴牌几乎成了山东所有轮胎企业的无奈选择。
以金宇为例,虽然其自主品牌已占到70%,但仍保留30%的贴牌生产。
缺少国际市场话语权,也让山东轮胎在市场竞争中受制于人。
到处遭遇壁垒
前几年产能的盲目扩张,又让轮胎企业不得不“涉险”闯荡海外市场,以消化库存。
根据山东省商务厅及海关的数据,该省轮胎产量近50%用于出口,而出口轮胎产品中的40%左右,是销往美国。
去年以来,因美国对中国轮胎“双反”,山东省轮胎出口至美国的数量急剧下滑。
紧接着,欧盟又对达不到“标签法”第二阶段标准的轮胎拒绝认证。中国轮胎企业只好纷纷转战中东市场。
2015年10月22日,gso发出通知:从2016年1月1日起,海湾七国开始全部实施“轮胎标签法”。
这无疑又加大了中国轮胎销往中东的难度。